许广平

细说鲁迅前妻朱安(孔慧怡)

朱安和旧中国很多中上家庭的女子一样,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:脾气和顺,会做针线,擅长烹饪,不识字,小脚。这样的女性本来是不会引起公众注意的,但中年以后的朱安却曾是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,她一九四七年去世时报上也有报道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?原因很简单

鲁迅 许广平 朱安 鲁瑞 孔慧 2025-09-30 11:06  1

鲁迅的广州教育之旅

说起鲁迅先生,谁不知道《少年闰土》《朝花夕拾》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……中学语文课本里那个“一字浓眉,眼神深邃,茂密的胡须几乎遮住上嘴唇,面庞消瘦”的形象早已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。只是,是否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和理解鲁迅先生?不见得。吴小攀显然“深谙此道”。

教育 广州 鲁迅 周令飞 许广平 2025-09-24 09:40  4

初到上海,鲁迅也爱叫「外卖」

鲁迅在生活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爱好者,不管是在北京、厦门、广州,还是在上海,他爱下馆子,喜欢寻觅美食,大快朵颐,一饱口福。那鲜美的醉虾、爽滑的干锅焖肉、脂膏嫩玉的螃蟹,都是他的最爱。鲁迅的日记中记录了许多饭店和美食的名字。寓居北京15年,他频频光顾各大餐馆,

外卖 上海 鲁迅 许广平 榨菜肉片汤 2025-09-18 18:46  2

萧振鸣 | 鲁迅和他的“金不换”

为改变国民性,鲁迅毅然弃医从文,以笔为武器,留下发人深省的名篇,然而其所用不过一支“金不换”。本文试图从其文稿、信札和日记等资料探讨他的书法和性情。“朴质而不拘挛,洒脱而有法度”,一个精神界之战士的形象透过他的毛笔字显得愈发立体丰满。

鲁迅 毛笔 金不换 许广平 信札 2025-09-08 19:12  3

鲁迅之母对许广平的评价:损豫才生前之闻望,影响海婴将来之出路

周家这个姓,在绍兴可真不算稀奇,但要论起那个出过大人物的名门,说来说去绕不开鲁迅。这位先生,单单一个“鲁迅”就足够响亮了,许多人对他敬仰得不得了,但假如你真走进周家门里瞧一瞧,还真未必全都是书卷气和温顺。家里那些事儿,大到婆媳唇枪舌剑,小到兄弟冷脸相对,还有点

鲁迅 许广平 鲁瑞 海婴 闻望 2025-09-06 10:00  2

北大校花马珏:鲁迅在日记中提及她53次,求而不得才接受许广平?

马裕藻的名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大校园里传得不算响,但常能听到别样的话题!大家热衷拿他女儿马珏来打趣,有些学生表现得特别认真,甚至暗暗用一种敬仰的态度谈论所谓“北大最美的女子”,是不是过火了?那种说法虽玩笑,却不止是校内八卦,分明泄露了时代变化,学者家庭的身影

北大 校花 鲁迅 许广平 马珏 2025-09-03 21:10  4

储有明:鲁迅先生观影往事

搿部电影是讲日俄战争个,当时日本和俄国辣中国东北地区打仗,日本兵抓了一个中国人,讲伊是俄军奸细,就拿伊枪杀了。围观个中国人却麻木不仁,无动于衷。鲁迅先生从搿部电影里想通一个道理——唤起中国人个国民精神比救性命更急、更重要,因此决心弃医从文。搿能一来,中国少了一

观影 许广平 鲁迅日记 柔石 海底探险 2025-08-31 21:06  3

呐喊者——鲁迅传

1881年9月25日,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的产房里,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了江南水乡的晨雾。这个被祖父周福清寄予厚望的男婴,取名周树人,字豫才。谁也未曾料到,半个世纪后,这个名字会以“鲁迅”为笔名,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。

鲁迅 许广平 台门 鲁迅传 呐喊 2025-07-28 03:59  5

“大先生的毛背心”火出圈

金秋将至,一件“鲁迅同款毛背心”悄然走红,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流单品。从诺贝尔奖得主莫言、学者赵冬梅到古董鉴赏家马未都,多位文化名人自发上身展示,带动年轻人“晒单潮”。一款毛背心为啥火了?

出圈 李瑜 鲁迅 周令飞 许广平 2025-08-31 08:00  4

上海闲话 | 储有明:鲁迅先生观影往事

搿部电影是讲日俄战争个,当时日本和俄国辣中国东北地区打仗,日本兵抓了一个中国人,讲伊是俄军奸细,就拿伊枪杀了。围观个中国人却麻木不仁,无动于衷。鲁迅先生从搿部电影里想通一个道理——唤起中国人个国民精神比救性命更急、更重要,因此决心弃医从文。搿能一来,中国少了一

观影 许广平 鲁迅日记 柔石 海底探险 2025-08-31 10:22  4